“好了,正事左右已经跟你说过,接下来你就安排下去造起义仓吧,灾情要持续多久还未可知,尽量多存些粮食为妙!”
“那,下官便斗胆借用王爷名义行事?”
“可,不然你也使唤不动别人配合。”
说到这里,李元昌忽然心中一动,摸了摸手下的黄花梨木扶手,感受着上面细腻的纹理,随口说道。
“老刘啊,你这胡凳造於谁人之手啊,倒是有些稀奇。”
“王爷有所不知,早年下官巧合下接触到过胡人的物事,因而对这胡凳模样有了些兴致,便特意请了城里最巧的木匠造了这一件,下官也只此一件呐!”
刘子谋摸摸鼻子,暗示意味十分明显。
“呵,你当本王稀罕你用过的东西?左右不过材质贵点,我若想要自然也能造!”
李元昌讥讽,顿时刘子谋神色有些讪讪,他还真怕李元昌看上了这一件,这么一条胡凳花的钱虽不少,可在他眼里也不算什么。
问题在於这黄花梨木珍贵稀少,想要搞到可不容易。
“本王只是要问那木匠是何人,少废话!”
李元昌不耐挥袖,其实他刚刚还真想顺手捞回去,他也知道黄花梨不好弄,就是能弄到也要费不少时间,拿回去不用当摆设也可以长门面嘛。
不过被这么一说倒是也不好再要了,不然今后这刘子谋非得见到他就把好东西藏起来,为长远计,还是矜持点好。
“那巧匠名叫刘山,在城西开了个木匠铺子,专门给人做木工,本事确实不小,只是如今年近五十,愿意出手干活的次数也少了。
若非是本官出面,加之要求制作的东西不凡,他也未必愿意配合。”
李元昌鄙夷看了他一眼,竟然不齿地威逼利诱。
顿时刘子谋干咳不已,虽说自己平时习惯了仗着身份便利行事,但是在郡王眼皮子底下暴露出来还是有些丢面子,更何况自己刚刚还跟他说起来自己的辉煌往事。
一时间他在心里也是琢磨着以后要不要老实一点,给自己个机会做个靠谱点的人?
想了解的事情既然已经问完,李元昌自然不会多留,反正自己待在这刘子谋也不自在,谁让自己如今声威在外呢?还是自己太优秀了啊,以后还是要低调。
当天,刘子谋就将义仓之事召集下面的人一起商议拟定下来,很快就找来全城的地图,找到了一片较为合适的空地,打算就此地造起一个足够大的义仓。
今后,这里将会逐渐积累储存起大量的粮食物资,等待有重大需求时再打开救济百姓。
其实这一个法子并非李元昌自己想到,其实在后世国家也是有着粮仓备着以防万一的。
而放在如今,说来也巧,义仓这一举策正是贞观二年,也就是今年,会被李二皇帝施行,用他的原话来说,就是“以备凶年,非朕所须,横生敛赋”。
现在他李元昌看起来先一步办了这事,但是却并不算正规的义仓,毕竟他没办法收纳整个拢洲的粮税一部分放进义仓。
他只是往外号召,并且叫上拢洲的有钱人一起这么做,起个带头作用,等到皇帝的昭令下来了,这边也能更加顺理成章地继续进行下去。
不过以他目前的声望,他估计即便没有皇帝的命令自己这边的义仓也能顺利完成到位,毕竟他好说在拢洲做了不少好事吧,声望也是杠杠的,没道理百姓不听啊。